Ⅰ~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指南(2021版)

发布日期:
2021-04-27
出处:
中华医学杂志.2021.101(16):1132-1142.
摘要:

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,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则是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,占85%左右。在所有NSCLC患者中,约30%初诊时为可切除的早中期NSCLC,但目前国内外指南较少关注该类患者的治疗和管理,尤其是NSCLC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的分子检测、辅助治疗及随访管理,均欠规范且存在诸多争议。而近期奥希替尼辅助治疗Ⅲ期全球注册研究(ADAURA)、吉非替尼辅助治疗Ⅲ期研究(ADJUVANT)等研究取得重大突破,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(EGFR)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辅助治疗提供了优化的靶向治疗方案。鉴于此,本指南在充分吸收全球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,参考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,经多学科专家组的反复讨论,针对Ⅰ~ⅢB期NSCLC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的诊断、分子检测、辅助治疗、术后管理等问题进行规范,以期降低术后复发率、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。

展开

部分内容仅可在
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

阅读免费指南
发送到邮箱

收藏

分享

评论
提交评论
5107131
2022.01.06
回复
EGFR突变阳性的ⅠB期NSCLC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,可考虑应用奥希替尼辅助治疗(1A类证据,推荐)
5107131
2022.01.06
回复
奥希替尼可显著降低远处复发特别是脑转移的风险,可作为Ⅱ~ⅢA期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术后标准辅助治疗方案
5107131
2022.01.06
回复
待患者术后体能状况基本恢复正常,可开始辅助化疗,一般在术后 4~6 周开始,建议最晚不超过手术后 3 个月[27](1类证据,一致推荐)。术后辅助化疗常规推荐4周期,更多化疗周期不会增加患者获益,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(一致推荐)。
5107131
2022.01.06
回复
NSCLC肿瘤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手段概述 一、辅助化疗的原则 辅助化疗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辅助治疗手段。鉴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较大,而辅助化疗能够带来的生存获益相对有限(5年生存率提高约5% [25]),因此NSCLC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进行辅助化疗前需评估患者分期、体能状态、个人意愿、生活质量,并充分评估各脏器功能,包括肺功能、心功能、肝肾功能等,综合评估辅助化疗的收益和风险(一致推荐)。体力状态较差[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(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,ECOG)评分>2或卡式评分(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,KPS)<60]、严重肝肾功能异常(实验室指标超过正常值的2倍)、存在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、活动性感染、持续性发热、严重出血倾向、造血功能异常(血红蛋白<80 g/L,中性粒细胞<1.5×109/L、血小板<100×109/L)的NSCLC患者,不宜采用辅助化疗(一致推荐)。
/ 没有更多了 /
上传者信息
Lex666
于2021-05-13上传
编者信息
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

版权声明

【重要通知】 中华医学会版权指南已恢复下载功能,但需将APP版本升级至V7.0.10及以上版本,苹果用户需到APP Store升级,安卓系统用户需要到各品牌应用市场进行升级(如您的手机应用市场未更新,可使用“应用宝”APP进行更新)。 更新完成后在指南详情页点击“获取原文”即可将指南原文发送至您的邮箱进行下载。

置顶